海洋巨嘴:揭秘侏罗纪大鱼的神秘面纱

发表时间: 2020-01-16 11:25

海洋巨嘴:揭秘侏罗纪大鱼的神秘面纱

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史前大鱼——利兹鱼(Leedsichthys),咱也取个年年有余连年有余的好兆头。为什么要介绍利兹鱼,总得有个噱头吧!有,必须有:首先,利兹鱼曾被BBC放卫星放到与蓝鲸一个量级;第二,利兹鱼的确够大,大到坐上硬骨鱼类的头把交椅。

龙鱼难辨

利兹鱼最早发现于19世纪的英国,发现人是一位贵族,名叫阿尔佛雷德·尼克尔森·利兹(Alfred Nicholson Leeds)。作为一个手底下有田有地的贵族(感觉应该像唐顿庄园那种英国老牌贵族,不过只能算是个小贵族),利兹不用种田,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爱好——搜集化石上。

图注:利兹鱼的发现者利兹,图片来自网络

在彼得伯勒附近的一座壤土坑里,利兹发现了巨大的化石。1886年5月,约翰·惠特克·哈尔克(John Whitaker Hulk)在看过利兹找到的化石之后认为其属于锐龙,就是剑龙家族的锐龙。

既然哈尔克说是锐龙,那就是锐龙吧,利兹也没有多想。1888年8月22日,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马什,也就是和柯普打“化石战争”那位,来到英国访问,顺路受邀来到利兹家。大师果然是大师,马什一眼就看出化石属于史前的巨大鱼类而非恐龙,不过路过的马什没有时间进行研究。

图注:被错认为是锐龙的大鱼化石,图片来自网络

利兹发现史前大鱼的消息很快传遍英国,两个月之后,鱼类学家亚瑟·史密斯·伍德沃德(Arthur Smith Woodward)敲开了利兹家的大门。作为鱼类学的专家,伍德沃德研究化石后于第二年将其命名为疑问利兹鱼(Leedsichthys problematicus),属名献给发现者利兹,模式种名则代表了不同学者对其化石的不同看法。

图注:利兹鱼的命名者伍德沃德,图片来自网络

利兹鱼被命名之后,一群学者跑了出来,他们声称:“这个名字太晦涩,一点都不英国化,得改!”于是伍德沃德将利兹鱼重新命名为“Leedsia”,但这个名字却并没有沿用至今,我们还是用“Leedsichthys”,这个名字才是符合命名法则的好名字。

化石多才能红

自己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种古生物真是莫大的荣幸,利兹借着荣幸再接再厉,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寻找利兹鱼化石。利兹是个有进有出的人,除了买化石他也卖化石,他在

利兹也有对手,一个名叫亨利·凯平(Henry Keeping)收集者也打起了利兹鱼化石的主意,他通过忽悠矿工的方式低价买到了一块利兹鱼背鳍的化石,然后将这块化石卖给了剑桥大学。1901年,德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·冯·休内(Friedrich von Huene)访问剑桥大学时看到了这块化石,他误认为其属于锐龙,你和哈尔克什么关系?

在之后的100年里一直有利兹鱼的化石陆续被发现,但是都无法与2001年的发现相比。2001年,有人在被称为“星坑”的化石点发现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利兹鱼化石。由于这里经常发现利兹鱼的化石,于是人们想到了著名电器品牌阿里斯顿热水器的广告词“一直不停”(on and on and on),这不就像利兹鱼化石的发现一样嘛,干脆就叫新发现的化石“阿里斯顿”(Ariston)吧。

图注:工作人员正在挖掘化石,图片来自网络

图注:研究人员正在对利兹鱼的化石进行保护,图片来自网络

2002至2004年,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分校的古生物学家杰夫·里斯顿(Jeff Liston)领导了对“阿里斯顿”的发掘,人们搬走了上万吨的泥土,最终将化石清理出来。在发掘过程中,英国第四电台进行了全程录制并制作了《巨兽的挖掘》(The Big Monster Dig)在电视上播出。当时正值BBC的《与海怪同行》(Sea Monsters)在世界范围内热播(其中出现了利兹鱼),利兹鱼一炮走红。

图注:实验室中的利兹鱼化石,图片来自网络

图注:工作人员正在对利兹鱼的化石进行修复,图片来自网络

放个大卫星

在BBC拍摄的《与海怪同行》中,利兹鱼的体长被设定为

图注:BBC《与海怪同行》剧照,与人相比,卫星版的利兹鱼真的很大,图片来自BBC官方网站

图注:BBC制作的利兹鱼,其腹鳍明显错误,研究显示利兹鱼没有腹鳍而是有臀鳍,图片来自BBC官方网站

实际上关于利兹鱼的体型一直都有争议,最早伍德沃德估计其长度在

当较为完整的“阿里斯顿”发现之后,里斯顿指出伍德沃德的说法是合理的,然后他又对大量的化石进行分析,最后得出了一个年龄与体型的对比:20岁的利兹鱼体长10米,31岁的利兹鱼体长在11.4至14.9米之间,45岁的利兹鱼体长达16.5米。其实这并不代表利兹鱼最大就是16.5米,只是我们找到的最大年龄个体达到这个长度。如果发现50岁的利兹鱼肯定更大。

图注:

侏罗纪的海中吸尘器

大个头的利兹鱼可是温和的滤食者,它们的生活方式很像今天的鲸鲨和姥鲨,整天张着大嘴在海中游来游去。海水带着浮游生物、藻类、海蜇、小鱼小虾等从利兹鱼的大嘴进入,然后从它的鳃部排出。利兹鱼的腮部结构很特殊,就像滤网一样,可以将食物留下来。为了能够吃的更多,利兹鱼还会潜入海底搅动泥沙,然后滤食其中的动植物。

图注:在海中进行滤食的姥鲨,利兹鱼与其取食行为相似,图片来自网络

利兹鱼生存于距今1亿6000万年前,其化石不仅在英国、法国、德国被发现,就连万里之外的智利都发现了利兹鱼化石,考虑到当时陆地之间的距离较近,而且海洋是连通的,在相隔很远的地方发现利兹鱼的化石也就解释的通了。

利兹鱼与许多著名的古生物生活在一起,包括菊石、鲨鱼、地蜥鳄、大眼鱼龙、滑齿龙、蛇颈龙类等。在许多动物眼中,个子大但是不凶的利兹鱼是浮动的自助餐厅,在其化石上还真的发现过地蜥鳄和滑齿龙的咬痕。对于利兹鱼来说,从一个豆粒大的鱼卵成长为体长超过

图注:滑齿龙是利兹鱼最大的威胁,图片来自维基

硬骨鱼之王

体长

图注:今天最长的皇带鱼可能与利兹鱼的长度相当,但是体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,图片来自网络

硬骨鱼之王——利兹鱼

参考文献:

1. Woodward, A.S., 1889, "Notes on some new and little-known British Jurassic Fishes", Annals of the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,series 6, 4: 405-407

2.Liston, J., Newbrey, M., Challands, T., and Adams, C., 2013, "Growth, age and size of the Jurassic pachycormid Leedsichthys problematicus (Osteichthyes: Actinopterygii) in: Arratia, G., Schultze, H. and Mesozoic Fishes 5 – Global Diversity and Evolution.Verlag Dr. Friedrich Pfeil,

图片/网络(侵删)

文字/ 江氏小盗龙(江泓)

排版/ 江氏小盗龙
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
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壹点情报站”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 我要报料